原标题:25岁研究生自缢身亡,是谁害死了他?
又有一个年轻人自杀了!据媒体最新报道,1月29日凌晨,来自湖北天门的农家子弟、25岁的研究生罗正宇,在江岸区上海路一家小旅社自缢。
每当类似悲剧发生后,人们总要追问:是谁害死了风华正茂的年轻人?何况,这个年轻人才刚毕业不久,接触社会时间不长,为何走上了绝路?
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,无法承受的网贷,可能是逼迫罗正宇走上绝路的直接原因。他的家人从其遗物手机信息中,“发现了其支付宝仅余0.71元,13个手机网贷APP,共欠下5万多元债务”。
罗正宇也在手机上留下了遗言:“在武汉玩了一年,什么事都没做。没什么遗产留下,借了一屁股债,不会还了。我太幼稚了,大人和我说的都是对的。可惜我明白太晚。都是我自己的错,对不起……”
此前,他的家人只知道他毕业后进入一家不错的单位工作,等真相大白,才发现孩子说了谎,毕业后只是在武汉“流浪”,靠网贷度日。
面对这起悲剧,有些舆论将罪魁祸首指向网贷,但客观来说,罗正宇欠下的债务金额,还不至于高到“以命偿还”的地步。而以他的教育背景——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“交通运输工程”专业来说,找份收入稳定的工作,逐渐改善经济状况,也不是没有希望。
要剖析悲剧的根源,还要从更深层的因素思考。据罗正宇的老师、同学透露,“他自尊心很强,平时很少主动和同学交流,在同学群中很少冒泡,2017年就更少说话了”,“他是一位优秀的学生,就是性格有些内向,不善于和人互动交流”。
而且,罗正宇的原生家庭问题也值得注意,据罗正宇父亲称,“儿子1岁时,他和前妻离异,他常年在外打工,儿子基本上由爷爷奶奶带大。儿子从小学到高中,一直都成绩优秀,没让他操什么心”。
一个父母离异、跟爷爷奶奶长大的“留守儿童”,内心深处往往是孤独的。只有站在罗正宇的立场上,回顾他的成长经历,才有可能理解他做出的抉择——他不想拖累家人,即使自己遇到了天大的麻烦,也不想告诉家人。
有个词叫“试错成本”,每个年轻人都会犯错,甚至走入人生误区,但如果家庭环境能给孩子更多的试错机会,减少他试错的代价,就会降低“试错成本”。而一个年轻人如果有一个足够包容的成长环境,社会和家庭能在其遇到困境时给予更多的支持,他可能就不会在遭遇挫折时走绝路。
罗正宇的不幸除了网贷可能带来的经济压力,以及自身的性格因素之外,还在于他没有多少“试错成本”,孤独地对抗残酷的现实。如果他能和家人或者朋友沟通一下自己的难处,如果他家境殷实,即使“流浪”也无生存压力,那么悲剧可能不会发生。
笔者注意到,多家媒体在报道、转述这起悲剧的时候,都会给罗正宇冠以“农家子弟”“25岁研究生”的身份标签。其实,与其说这是媒体刻意为之,不如说是对公众情绪和认知的屈从。
像罗正宇这样,身处残酷现实和生活无奈中的年轻人还有很多,他们没有那么多的“试错成本”,需要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。孤独无助中,任何一根“稻草”都可能压垮绝望者,而一个年轻人在悔恨中怆然离世,无论如何都是社会悲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