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仅三个月,两条鲜活的生命在滴滴顺风车上消失。除了从没赔钱,到赔3倍,滴滴还做了什么?作为滴滴领导层的程维和柳青,为何一直沉默是金?
距离2018年5月6日,空姐滴滴打车遇害案仅三个月,滴滴打车平台再一次出现命案。
滴滴道歉了吗?
如果是说这个道歉的话,那么,确实道歉了。
“未来平台”,这是已经准备好乘客的买命钱了吗?你尽管死,3倍我赔得起。
这是2018年以来,滴滴打车平台第三次因为负面新闻进入大众视野。
4月,滴滴打车平台的投资人张桓被打,当时网上一片哗然,许多网友纷纷曝出自己与滴滴司机之间不愉快的故事。
那个时候,网友们还有心情调侃:滴滴打车疯起来连投资人都打。
滴滴当时的态度,又整改又配合警方调查,显得十分积极。
只不过除了口头上的认错之外,他们还做了什么呢?
在那之后,有一段时间,实行了顺风车“一天只能接四单+使用虚拟头像”的措施,增加潜在的犯罪成本。
顺风车接单数量的减少,对滴滴平台来说,是运营数据的降低。
作为一个梦想着2018年IPO的企业,自然希望数据能够尽量的完美。
其实除了打人、人命案之外,滴滴顺风车在使用中,各种没有惊动媒体与大众的问题不断。
光笔者自己就遇到过好几次。
一次是司机不认识路。从上海市区到虹桥机场,多么好走的路啊,司机却不识路,错过进入出发层的路口。想要兜回来,得先开三公里。好不容易兜回来了,他又错过了……在行车轨迹上可以看见,我围着虹桥机场画了两个圈。
一次是司机超速、闯红灯,与正常行驶的车辆惊险地擦肩而过。一车几个女孩子都指责司机违章,可是他却用方言骂骂咧咧。
同事里也有遇到过司机听错目的地,硬是把可能迟到十分钟的情况,变成了迟到一个半小时。
微博里也不缺少这些事:
以现在的舆情管理能力,但凡在微博里指名道姓地指责一个企业,马上就会有其官微上的客服人员发私信,或是回评论。
滴滴这么大的企业,会不知道自家平台上有多少是非吗?
他们知道!
那么滴滴做了什么?
最常见的是对被投诉的司机扣分,对投诉的客人给几块钱的消费券。
滴滴顺风车对司机的限制可以说很低了,现行的是所谓信任值规则。